回首頁  | English  
最新消息
榮譽事蹟
成員介紹
老師介紹
畢業學長論文
年度最佳論文獎
最佳口頭報告獎
MBL年度利他獎
微機電系統簡介
目前研究題目
已發表論文
研究計劃
研究成果
文件下載
聯絡信箱
網站管理
 
 
【 科學研究 Q&A 】
2015-05-18

科學研究 Q&A (Microfluidic Biochips Lab,PME, NTHU)
I prepared some questions which have been constantly asked by my students. Instead of answering these questions by myself, I forwarded them to my group members. The following answers were prepared by my students and postdoc staffs. Hopefully, it will be helpful for graduate students/postdocs working in this field.
------- Gwo-Bin Lee, Chair Professor, NTHU, Taiwan

Q1:為何需要保存原始資料(Raw data)? (志宏)
Ans: 根據國際科學與技術資料委員會的定義:原始資料 (raw data) 是指使用研究方法進行調查、觀測或實驗後取得並紀錄,且未經任何統計分析、內容格式轉換、摘要處理等過程的初級資料。 是故(1) 期刊論文發表與修訂過程、 (2) 專利發表與申請發生爭議與侵權時、 (3) 回溯與比對前人資料以延續之後研究及 (4) 隨實驗目的不同而採行不一樣的分析與統計方法時需使用原始資料以佐證或計算。

Q2:為何需要再三驗證實驗結果? (芷郁)
Ans: 在初步測試階段,重複的實驗結果可將人為干擾因素或誤差估算在內,使初步的結果可預推接下來的實驗規劃。之後量化數據時,再三重覆實驗結果可增加實驗結果之可靠性,觀察出整體結果是否與原先假設相符,並以此為基準修改及優化實驗方向。最後再三的重複實驗結果就可以利用統計學方式驗證實驗結果的信賴度,於發表科學論文時更具有可信度。

Q3:如何設定碩(博)士題目? (郁東)
Ans: 未進入實驗室前,老師會介紹實驗室目前正在進行的計畫有哪些,若有感興趣的項目,可向老師要求設定為碩(博)士題目,若沒有表達意見,將由老師指定.如果個人有特別興趣的方向,不在實驗室目前進行中的計畫裡,仍可與老師討論,判斷是否具有創新性與執行性,仍可作為碩(博)士題目選項之一。

Q4:碩(博)士生研究之步驟為何? (博夫/士軒各回答一份)
Ans (博夫): 首先進行相關題目之文獻回顧,其原因是為了能了解題目之相關理論以及各式研究方法,另一方面為確認題目是否已經有其餘研究團隊已經率先發表於期刊或是研討會中,透過以上動作來確認題目之新穎性或創新性等。文獻回顧後,則要透過理論、數值分析或是實驗來驗證其方法的可行性。當確認其可行性,就要進行實驗上之數據量化並進行重要數據的優化,再來就是將其相關數據與先前發表的方法或技術之數據進行比較與評估,是否此題目之方法比原有之方法或技術更來得好或是更具有優勢。最後將其研究結果投稿至相關領域之重要國際研討會或是期刊。
Ans (士軒):

  1. 依據實驗室作的相關研究,作大量的文獻回顧並作比較,瞭解世界上每個和我們做相關研究的實驗室所作的方法有何不一樣,優缺點在哪裡。
  2. 依據自己所知道的知識以及文獻回顧獲得的新知識作整合,嘗試開發出一個創新的技術可以解決前人無法解決的問題。
  3. 確立自己要研究的題目後,開始縮小範圍作相關文獻回顧,並開始作相關實驗架設。
  4. 了解實驗原理以及架設完實驗儀器後,開始作相關測試證明自己所設計的實驗和理論上是否符合。
  5. 證明實驗和理論符合以後,藉由調整相關參數進而產生量化數據。
  6. 產生量化數據以後,開始調整細微的變因以及改善小缺點以後,取得優化數據。
  7. 最後將所得到的資料作進一步的討論分析,並下結論證明此研究是否比前人做的更具有學術價值。

Q5:為何需要修”科技論文寫作”課程? (宜婷)
Ans: 厲害的科學家能夠做出厲害的學術成果,但更重要的是這些結果能夠被更多的人看見,讓學術能互相交流、科學發展能循序漸進。然而在撰寫科技論文時有非常多的寫作規範和要領,初次撰寫經常會忽略或犯錯。在下學期開設科技論文寫作是個捷徑,讓大家能在課堂上快速的學到科技論文的組織架構和研究生最常犯的錯誤,更能在學習完後實際地撰寫。碩一下的同學可經由上課所學提前撰寫預口試的論文,碩二下的同學更能順便撰寫自己的碩士論文,除了能降低出錯率更能經由批改發現自己沒注意到的錯誤。

Q6:研究倫理之重要性? (松錡)
Ans: 研究倫理係指進行研究時必須遵守的行為規範的意思,牽涉內容包含以下
(一)研究專業
1.審慎蒐集與處理資料,確保資料的正確性。
2.依據專業的判斷,決定最適當的資料分析工具與方法;絕不迎合預期目的,而任意選擇最為方便的工具與方法。
3.不故意做與事實不合的詮釋與推論。
4.詳實描述研究的方法與結果。
(二)對人處理
1.對於讀者大眾方面:研究結果應公開,並對後果負一切責任,必要時,得向大眾澄清、解釋疑惑問題。
2.對於委託研究者:不接受非能力所及的研究計畫;如接受研究計畫,除非經得委託單位的同意,研究者不得片面公開研究結果。
3.對於專業研究同仁方面:儘可能在許可範圍之內,題供研究成果供研究同仁參考。
4.對於研究對象方面:不得有欺瞞、脅迫、侮辱研究對象之意圖及行為,並嚴守匿名及保密原則。
例子: 如違反研究倫理之重要性,如日本研發哺乳類的體細胞可以經由ph值低的液體刺激,轉為多功能幹細胞之研究員小寶方晴子,因造假事件引起眾多人懷疑,失信於學界。

Q7:跨領域學習之重要性? (文彥)
Ans: 早在十五世紀時,義大利佛羅倫斯的梅迪奇等許多家族致力資助眾多領域的創作家,使其彼此交會、學習,打破不同領域與文化的界線,合力促成文藝復興的發生,是歐洲在科學史上一大躍進。不同領域碰撞所爆發出來的驚人創新,就被稱為梅迪奇效應(Medici Effect),可見跨領域學習的重要性。中國古代詩經也有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科學史上,許多重大重要的發現,都不是單一知識可以延伸出的,研究遭遇到瓶頸,如果懷有其他領域的知識與技能,更容易找出問題的癥結點,從而將問題迎刃而解。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曾言:「創造力就是將事物連結起來的能力。」但如果沒有跨領域的學習,在單向是很難將各個知識連結起來,從而創造出新的知識與新的發現。

Q8:如何Work smart (not just work hard)? (韋傑)
Ans: A)實驗

  1. 實驗設計 :
  2. 在進入實驗室後應馬上找老師討論題目與實驗的大方向。
  3. 搜尋實驗室發表過的相關論文或是使用資料庫搜尋。
  4. 實驗前與老師與組長討論過細節之後再進行實驗。
  5. 實驗流程 :
  6. 設計微流體晶片應該與老師討論過後再製作母模。
  7. 做實驗前應該要先規劃實驗流程再進行實驗。
  8. 實驗結果 :
  9. 實驗完馬上將實驗紀錄簿完成。
  10. 實驗上遇到問題時應思考後,與老師/組長或是有相關實驗經驗的學長姐討論。
  11. 每隔兩個星期要固定與老師個人meeting一次,詳細討論實驗結果。
B) 工作 :
a. 使用記事本將每日每周每月計畫規劃好。
b. 討論實驗時應將細節寫上實驗紀錄簿紀錄完整。
c. 學習同儕間的優點,互相比較不同之處。
d. 追蹤每天浪費的時間。

Q9:研討會論文之內容為何不可與之後的期刊論文相同? (晴雯)
Ans: 就投稿期刊的論文而言,不能與研討會論文內容相同有兩個層面的考量。一是著作權法,另外則是學術倫理。
以著作權來說,有些研討會在接受投稿的時候會明訂契約使出版社獨家取得論文的商業使用權,因此若再將相同內容論文投稿至其他期刊則有侵權疑慮。
以學術倫理方面來看,有些期刊規定不接受一稿多刊的論文,包含刊登在研討會的論文;再者是,縱使期刊的編輯都了解會議論文的摘要和報告多為短期性的,其內容也較期刊論文來得簡短,編輯和審稿者仍會希望研究者能提出一份比研討會論文更多之新結果,多數期刊要求變更處至少要達到三成之多。基本上,期刊論文比研討會論文在接受了研討會上的建議與回饋之後,被認為應該更加「完整」
綜合以上,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投稿至期刊的論文都不會與投稿至研討會的論文內容完全相同。

Q10:為了盡快畢業,可以隨便將研究成果投至任何之SCI期刊嗎? (羅康)
Ans: 對於一個碩士班的學生,兩年的時間發表一篇較好SCI期刊並不是很容易。但是我認為為了儘快畢業而隨便將研究成果投至任何之SCI期刊是不對的。理由如下:

  1. 一間實驗室發表文章的品質代表著實驗室的影響力與聲望,隨便將研究成果投至任何期刊是一種對實驗室不負責任的行為;
  2. 要釐清自己研究的目的是什麼。研究的成果固然重要,但是對於現階段的我們,研究過程中學到的才是最重要的,如果為了畢業而降低研究過程中的要求,損失的還是自己的利益。

Q11:同儕學習很重要? (維廷)
Ans: 同儕相互學習是相當重要的課題。第一,同儕的協助在參與學術研究的過程中可以縮短在一間實驗室學習新技術的時間。 第二,同儕的實驗經驗可以提供給其他人做實驗參考。最後,同儕中如果有人有良好的研究態度,這可以當成他人的榜樣。

Q12:如何進行優質之學術報告? (文馨)
Ans: 一般學術報告包含介紹研究的背景,回顧相關文獻,提出先前研究美中不足研究之處,並由此帶出動機,介紹實驗內容,分析結果以及得到的重要結論。以下按照上述順序一一說明之。

  1. 研究的背景:介紹與主題相關的背景,讓聽眾了解這個研究的重要性,並使聽眾對於研究有整體概念,以鋪陳接下來的報告。
  2. 回顧相關文獻:讓聽眾了解其他學者對於此研究主題已進行了那些研究,並在此提出先前美中不足研究之處,接著引出研究動機。
  3. 研究動機:以NSDB之流程與方法帶出研究動機,其中N為Needs、S為Solution、D為Differentiation、B為Benefits。
  4. 實驗內容:詳細介紹實驗內容,並針對所得數據製成的圖表做出具體且量化的解釋,援用他人的結果相比較,說明本研究之結果是否為好結果,若是好結果,具體說明有多好,若不是好結果,詳細說明可能造成差異的原因。
  5. 重要結論:明確給出本研究所得之重要結論,使聽眾獲得重要的take home message。
  6. Powerpoint file的製作:內容言簡意賅,反覆斟酌以最專業精煉的文字說明研究內容;背景不要太花俏以免喧賓奪主;字體大小以及字型的選用亦須特別留心,務必使聽眾能看清楚;勿放置與內容不相關或相關性低之圖片以免聽眾失焦;多使用儀器設備的照片、圖、表會比文字給聽眾更深印象;每頁文字五行以內,勿於一頁投影片給出太多訊息。
  7. Practice makes perfect.
  8. Practice, practice and practice.

Q13:如何準備poster presentation? (淨倫)
Ans: 首先依據自己現有的data和圖表,準備好poster(一般的conference網站上有poster的格式),poster最終定稿後,按照大會標準印出來(布質or紙質)。在行前準備好poster的講稿(主要是可能被問到的問題和答案)。
到達會議地點後,在安排好的位置用圖釘或者膠帶佈置好自己的poster(依據不同會議的要求),接著在poster section站在自己的poster附近,根據自己之前準備好的講稿回答問題,講述自己的實驗,如果遇到感興趣的合作對象要積極交換名片。

Q14:如何準備oral presentation? (明諭)
Ans: 1) 利用TEDex、Listen to CNN等免費網路平台、手機軟體,平時聆聽全英語廣播,讓自己隨時能習慣英語的說話速度,並且訓練聽到字句後的理解速度。若不懂其中幾個單字,可利用聽到的前後文臆測,事後查詢正確字義。
2)保持面對觀眾的自信,即使知道自己英文不好,得收起膽怯。當面對觀眾緊張時,保持身心平靜幾秒鐘、深呼吸,接著大聲說出第一句問候語。
3)平時朗讀英語文章,訓練自己說話的流暢度。認識單字時,除了背誦可以隨時情境想像、與陌生人不斷對話、如何用一個句子使用學到的新單字。
4)投影片報告,格式力求簡潔、字體放